找到相关内容503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说“自性”及其“有无”和“一异”

    略说“自性”及其“有无”和“一异”  顶礼怙主龙树、弥勒二大车轨!   顶礼诸传承上师!   首先解释题目,同时也通过对一些内涵的细微抉择,澄清歧义,分辨混淆,树立抉择的必要之处。所谓“自性”,《...心不动,不分别,不作意,于是贪嗔痴三种烦恼不起作用了,就解脱了,自在了”。这种见解是很错误的,因为我们通过利用“离一异因”和“有无生因”来观察就可以完全破除了,也就是从观二者之间的关系和自身是否常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24266304.html
  • 圣迹:探寻分散的玄奘大师顶骨舍利 日本有无归还舍利

    秘密,证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。那么,玄奘的顶骨舍利到底经历了哪些曲折?目前分别供奉于哪些地方?他们的保护现状又是怎样的呢? 日本到底有无将舍利归还中国? 1943年,日军本想把发掘出的玄奘顶骨全部带回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23379533.html
  • 有无”初探 ──以《阿含经》、《中论》为主

      “有无”初探 ──以《阿含经》、《中论》为主   香光尼众佛学院教师 见恺法师   “中道”是佛法的中心思想,遮止有无二边的中道表现是《阿含经》以来的传统,但“有无”的意义、观察的角度,从《阿含经》到龙树的《中论》,其间是否产生变化?各有何特色?透过对“有无”的探讨,将有助于体解缘起中道义。  前言    “中道”是佛法的中心思想,讨论它时常会谈到有(bhava)、无(a-bhava),即...

    见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5048730.html
  • 零与形而上学——从数学、佛学、道学到现象学的有无之思

    零与形而上学——从数学、佛学、道学到现象学的有无之思  1.关于什么什么的历史的著作,这几年虽然没怎么读过,却是满世界地看到。从镜子的历史到精神病的历史,从可卡因的历史到性病的历史,需要什么有什么。也难怪,如今是一个历史意识特别强盛的年代。人们腻烦了对固定不变的因素的寻找,转而去偏爱和留恋变动不居的过程了。——这是一个在途中的时代。   我们说一个人有历史感,大都是指这个人比较偏重于了解一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4347372.html
  • 古道论坛答:有人拜地母亦称菩萨,但佛教中有无其存在?(王平郎)

    问:有人拜地母亦称菩萨,但佛教中有无其存在?(王平郎) 古道论坛答:神鬼一例称谓菩萨,是世俗之混淆;地母,不出佛经,何教之神,区区不知。

    古道论坛

    古道论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331812859.html
  • 李炳南答:今有甲杀乙,因乎?果乎?有无根据可以知之?(黄涵)

    问:今有甲杀乙,因乎?果乎?有无根据可以知之?(黄涵)   李炳南答:在甲为因,前无故而杀之,固为造因,前有故而杀,乃是造因,以被杀者,不了前缘,仍怀怨恨,怨必思报,故曰仍是因,不过果中之因而已,有因后必仍有果也。在乙曰果,欠甲命而偿之,固为受果,虽不欠甲命,当有他因,借此而食果报,故仍曰果,然果中既该因,恐遇缘仍再造因也。如此怨冤相寻,无有已时,所以佛法贵乎觉悟舍且解也。

    李炳南

    |析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441112968.html
  • 祈竹仁波切答:如果佛陀及三宝真的有无等力量,为何寺院及佛像又会在战争及天灾中被毁呢?

    祈竹仁波切答:佛像等圣物被毁,不代表它们没有力量。佛法开示无常之理,世间上的一切事物,无不经历产生、维持及消失的过程,圣物是如此,世俗的人、事及物也是如此。即使本师释迦牟尼的应化色身,也在二千多年前示...

    祈竹仁波切

    狮吼棒喝佛教问答录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513112985.html
  • 范古农答:有僧劝出资为释迦佛装金,及装成,方知将药师佛手中之梭取去,改为释迦。事先未知,不知有无因果。

    问:有僧劝出资为释迦佛装金,及装成,方知将药师佛手中之梭取去,改为释迦。事先未知,不知有无因果。   范古农答:有心改装不可。若其无心。或是因缘所在,功德如故也。

    范古农

    |范古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5052211909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别人出家因缘成熟,从中鼓励劝导,成全他人剃度心愿,有无功德?他人欲出家,而劝阻他人发心出家,令其心愿不成,有无罪过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出家,梵语(pravrajya),别人因缘成熟,欲出家修行,这是庄严甚庄严之圣业,走出世解脱轮回之神圣使命,是自度度人的丰功伟业,是值得鼓励的,让他人剃度心愿达成,其功德不可思议,非语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6531412563.html
  • 李炳南答:‘一切众生皆有佛性’‘终于作佛’与‘入无间狱永不出离’有无矛盾处?(莫我虚)

    问:‘一切众生皆有佛性’‘终于作佛’与‘入无间狱永不出离’有无矛盾处?(莫我虚)   李炳南答:地狱五种无间,是指在狱之时,所受无间,并非永不出离。应知心念无常,诸行无常,地狱何非心行,安有永常之理,误为永常,方与学理矛盾。但出离与否,仍在其心行如何耳。

    李炳南

    |析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9132012836.html